探索与发现 > 大漠戈壁中的佛国殿堂 >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约7公里处的明屋依塔格山,又名克孜尔千佛洞,维吾尔语称克孜尔明屋依,意为克孜尔千间房。目前克孜尔石窟约有洞窟300多个,其中已经编号的洞窟有270个。按照南北走向的苏格特沟,整个窟群被分为四个部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图5-6)残留的壁画面积约有1万平方米。塑像几乎被破坏殆尽,1973年发现的新1窟的后室,残存泥塑彩绘涅槃佛,这是我们今天研究克孜尔石窟雕塑艺术的重要材料。此外石窟群还出土了经文残片。

克孜尔石窟的年代问题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据专家多方论证,石窟可能开创于3世纪末。9世纪末,龟兹居民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佛教艺术衰落。
 
龟兹,古代又叫屈支国,位于丝绸之路北道,是连接古代东西方的交通枢纽。3世纪,克孜尔石窟所在地属于古代龟兹。大约在公元前后,佛教传入,到三国两晋时期获得巨大发展。《晋书》记载,这里佛教寺塔约有千余所,已然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著名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就曾经在此学习。他天资聪慧,博览群经,年轻之时就已经声名远播,在西域诸国享有至高的地位。据史书记载,每次法会,诸国国王都会长跪在地,恭请法师踩着自己的膝盖登上法座。随着熙熙攘攘的丝路商队,鸠摩罗什的大名传到中原。此时统治北中国的正是前秦苻坚。为了能够得到大师,他派遣吕光率领七万大军,千里迢迢,攻破龟兹。然而苻坚并没有如愿得到鸠摩罗什的辅佐,他在383年淝水之战后,身亡国破。吕光行军至凉州(今武威),建立后凉政权,鸠摩罗什也因此滞留17年,直到后秦姚兴派兵攻打后凉,他才被邀请到长安开始他的翻译事业。鸠摩罗什在长安领徒率众,笔耕不辍,为佛教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和玄奘、真谛被誉为中国佛教史上三大译经师。从这个角度讲,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乃至中国佛教都深深烙有龟兹的印迹。

克孜尔石窟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洞窟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寺院空间。克孜尔石窟洞窟类型主要包括中心塔柱窟、大像窟、僧房窟和方形窟,主要用于礼拜、行道、生活等。和印度支提窟相比,克孜尔石窟中心塔柱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洞窟分为前室、甬道和后室。前室通常为纵券顶,窟顶高于甬道顶部,甬道顶为券顶。如此一来,整个中心塔柱的正面看上去很像蘑菇。大像窟,实际上是中心塔柱窟中的一种,其特点就是中心塔柱正面不开龛,而是立有大型佛像,典型大像窟以巴米扬大佛为代表。方形窟主室呈现方形或者矩形,顶部形式多样。这三种洞窟主要用于僧人宗教修行活动。僧房窟则主要用于修行和日常生活,内部安设炉灶、矮炕等。这些不同功能的洞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所寺院生活的全部。


克孜尔石窟外景
 

克孜尔石窟壁画的特色就是别具一格的菱形格构图和丰富多彩的佛教故事,主要题材分为诸佛、菩萨、护法神祇、装饰性图案以及佛教故事画。(图5-7)佛教故事画通常被绘制在以山峦为背景的菱形格内,菱形格边缘由鱼鳞状山峦组成,山峦或为圆形,或为平顶形。(图5-8)佛教故事画涵盖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因缘故事等题材,主要宣扬佛教六度理念。以第114窟跋摩竭提施乳本生为例,过去世不流沙城百姓饥饿,疾病横生。一位妇人在家产下孩子,但是丈夫不在身边,又无奴婢使唤,饥肠辘辘,几度昏死,于是想到杀掉自己的孩子,苟且续命。当她拿起刀子之时,却又于心不忍,撕心裂肺,举声恸哭。此时国王夫人跋摩竭提恰逢路过,上前问清缘由,听完产妇的讲述之后,她义无反顾地割掉了自己的双乳,奉给产妇。后来跋摩竭提转变成男儿身,被拥立为国王。跋摩竭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图5-9)这个故事宣扬的就是六度之一布施的精神,类似的本生故事还有兔王本生、鹿王本生等等。

 
克孜尔石窟76窟 降魔成道图

 
 
克孜尔石窟118窟 券顶
 

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是克孜尔石窟极富特色的题材之一,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这种题材只发现于克孜尔石窟。依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那耶杂事》卷38记载,佛陀涅槃之后,大地六种震动,流星白天显现。当时大迦叶波在王舍城,感知佛陀涅槃,深入思维,突然想到,如果阿阇世王听说佛陀涅槃,必然会呕血而死,应当巧设方便,告诉他这个消息。于是大迦叶波命令行雨大臣,前往园中殿堂,绘画佛传故事,包括兜率天说法、太子乘象入胎、降诞出家、降魔成道、初转法轮、现大神通以及拘尸那城外入般涅槃,与此同时在殿旁放置八个宝函,前七个盛满生苏,第八个则是牛头旃檀香水。如果国王来园中休息,观摩图画,行雨大臣便可以向他一一叙说;如果国王听闻之后,闷绝倒地,行雨大臣可以将他放在宝函之中,国王就可以苏醒。说完之后,大迦叶波前往拘尸那城。当时阿阇世王来到花园,行雨大臣根据之前大迦叶波的吩咐,讲述佛陀从出生到涅槃的传记。至此,国王问:“难道佛陀已经涅槃?”行雨大臣默然无语。国王心领神会,继而闷绝倒地。(图5-10)这个题材前后出现过8次,包括第4、98、101、178、193、205、219、224等窟,而且位置相对固定,全部位于洞窟右侧甬道内侧壁。

古代龟兹是佛教东传之路上的重要一站。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大漠戈壁中的佛国殿堂